被困16小时的姑娘在被挖出来时说:“真的谢谢,我打扰你们了。谢谢,谢谢,我一辈子都忘不了。”我第一次看到這畫面的時候,就是那一句話感動了,关键是我打扰你们了,把她自己放在一个非常平等的位置上,她沒有把她自己作为一个灾民,有一种人性的尊严在里头。她给人一种非常诚恳,非常真实,非常谦卑的一颗心。
救援人员历经3小时救出被困近16小时的小女孩
2010年4月14日晚上11点10分,在经过近3个小时的艰苦救援之后,一名被困近16个小时的女孩被消防队员成功救出。她在废墟中向救援人员说:“真的谢谢啊,我打扰你们了。谢谢!谢谢!我一辈子都忘不了!”
水泥板下发现小女孩
在玉树公安局一个倒塌3层楼房的废墟里,救援人员发现了一名被困人员。由于地震,现场引发了火灾,情况十分危急。当救援人员灭完火后,灼热的水蒸气又从废墟下冒了出来。消防救援人员只能分组轮流进入现场。
天黑了,救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,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压在被困人员身上的水泥预制板拿掉。可是稍不留神就可能导致预制板的再次坍塌,危及底下被困人员的生命,救援人员只能小心翼翼地用手动工具将预制板凿开一个洞,并剪断里面的钢丝,然后用手一块一块地将凿碎的水泥块取出。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终于救援人员看到了水泥板底下的被困者,她是一个小女孩。
“我一辈子都忘不了”
救援人员发现压在水泥板下的小女孩后,马上给她递过去一瓶水,说:“来,喝点水!”另一名救援人员关切地问:“能动吗?”
小女孩迟疑了一下,回答:“这个手动不了。”救援人员焦急地问:“能喝到吗?喂一下。”
这时,一名救援人员激动地向上级报告情况:“有一个快挖出来了!”
许久听不到小女孩的回应,救援人员问:“喝上了没?”小女孩喝了水,声音微弱地说:“谢谢!”救援人员坚定地说:“好,坚持住!你先别急啊,你脚能动吧?”
小女孩的声音从废墟下传出来:“不(能)动,脚和手动的地方没有。真的谢谢啊,我打扰你们了。谢谢!谢谢!我一辈子都忘不了!”
“帮我把衣服拉一下”
由于救援现场情况复杂,救援人员的体力消耗很大,但他们根本顾不上自己,想方设法解救小女孩。
救援人员一边安抚小女孩,一边想办法移开水泥板:“别急啊,外面的人在找几个短点的木头,差不多四五十公分的,比那个再短点的就行了。那个小木头,有多少都拿过来。”
终于,在用短木头将小女孩身上压着的水泥板支撑起来后,这名被困近16个小时的小女孩被成功解救出来。
救援人员把小女孩放上了担架,指挥着现场:“等一下,等一下,抬起来。(注意)钢筋。”躺在担架上的小女孩非常虚弱,她对救援人员说:“帮我拉,把这个衣服拉一下。”
多名救援人员抬着小女孩,从废墟中一步一步地走出来:“坚持住!出来了!脚底下,注意脚底下!”当时天气寒冷,心细的救援人员说:“给她拿个被子盖上吧。”
目前,这名女孩身体状况平稳,已经被送往当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。
玉树地震,总有些温暖的细节支撑着悲痛中的一切
如此远,又如此近,就这样那个名为玉树地方,进入了你我的视野。7.1级的地震,尚不可计数的伤亡,同样的刺痛再次降临在这块土地之上。确知的是,灾难中已经有617人遇难。这个数字,让无数人痛心不已。多么希望它就此定格,但谁都知道这是一个随时会被刷新的数字。废墟之下还有多少生还者在默默坚持?或许谁也不知道答案。我们只知道废墟之上的事情:越来越多人加入了救援的队伍,夜以继日、不辞辛劳,含着泪水与汗水进行施救。不同的人们,面对同样的灾难,有了一致的步调和呼吸。于是我们看到些无比温暖的细节,“数十名教师徒手从废墟中挖出61名孩子”、“僧侣下山帮助挖掘尸体”......
坊间一次次重复着地震的恐怖,不可预报、不可逆转、不可抗拒。似乎人类注定弱势,只能忍受那份不幸与悲拗。玉树震后的一切,再次应验了我们的无奈。倒塌的房屋、成堆的废墟,生命多逝去,生者皆沉痛。写满愁容与绝望的脸,成为灾区的共同表情。昨天的汶川,今天的玉树,尽管震源有别,但悲剧性的结果无二。再一次,地震以无比强势的姿态席卷了一切。
我们能做的,只是抢救那些侥幸存活下来的人们,让灾民及时被救治、被安置。无论是专业的救援队伍,亦或是自发行动的当地民众,都进行着一场与时间的赛跑。救援的速度,决定了损失的多少。在一个绝望如毒药般弥漫,悲痛如大山般压下的地方,公众感受到了另一种情感。一如那数十名教师、一如下山的僧侣,无论是挖出孩子还是掘出尸体,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坚韧与大爱。事实上这样的自救,时刻都在发生,收获惊喜或是失望。较之不可知的结果,努力的过程更加打动人心,细节处的温存从来都是灾难下的福音。
如果说地震本身是场灾难,那么震后的绝望与不安便可说是次生性灾害。重要的是,如何让这种负面情绪不至左右救援的进程?灾区的民众需要一些足够激励他们的元素。于是,一些动情的细节便显得尤为重要。当有一群老师徒手救出学生,当有一群僧人超越僧俗加入救援,一份无形的勇气与动力便悄然注入人心。面对灾难,我们并不无助、无力,我们可以做很多事,成就好多人。
在一方悲剧基调盘旋的土地上,痛感四下弥漫。10万灾民需安置,很多人露天躺在操场等待食物。在与地震的对抗中,我们似乎再一次完败。但是,人类的伟大之处从来不在于逆转不可抗的大灾,而是灾后以怎样的姿态挽回尽可能多的损失。不幸的人们,总能在灾难中显露坚韧一面。总有些温暖的细节,支撑着悲痛中的一切。感谢那些可敬的老师与僧人们,感谢正努力着的所有人,具体而微的身体力行,使得这场人类与灾难的博弈有了希望。玉树地震,灾难会远去,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